3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期間介紹了“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相關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工作,先后印發了《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中醫藥信息標準研究與制定,發布了90余項中醫藥信息化的團體標準,推動中醫藥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取得成效。一是中醫醫院信息化基礎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系統、中醫輔助診療系統等中醫藥特色系統得到發展和初步應用,“智慧中藥房”在多地投入使用。二是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目前累計接入基層中醫館1.4萬多家,平臺注冊醫生超4萬人。三是以貧困縣中醫院為重點,大力推進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建設,開展遠程會診、遠程診斷等醫療活動。
“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優化了患者就醫的體驗,提高了基層中醫藥服務水平。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為基層醫生提供了參照和學習機會,提升了基層醫生的中醫診療水平。“智慧中藥房”建設,使患者可以享受中藥處方、煎煮、配送一條龍服務,提高了藥事服務水平。中醫藥服務APP傳播中醫藥健康知識、中醫傳統養生保健方法等,拓展了民眾接受中醫藥服務的空間和時間。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以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司副司長賈忠武介紹“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的情況和答記者問:
介紹“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的情況
大家上午好,我簡單介紹一下“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的情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工作,印發實施了《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了《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大力推進中醫藥信息標準研究與制定,發布了90余項中醫藥信息化的團體標準。“十三五”期間,中醫藥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中醫藥信息化基礎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系統、中醫輔助診療系統等中醫藥特色系統得到了發展和初步的應用,多地也大力發展了“智慧中藥房”。
二是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期間共投入5.3個億開展了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目前累計接入基層中醫館的有1.4萬多家,平臺注冊的醫生近4萬人。三是以貧困縣中醫院為重點,大力推進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建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貧困縣中醫醫院與三級中醫醫院建立了遠程醫療平臺,開展遠程會診、遠程診斷等醫療活動。
許多人認為,中醫作為我們祖國的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不是那么很容易,在“互聯網+”方面是不是也相對落后一些,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的統一部署下,我們很多中醫院也做得相當不錯,他們在醫院管理、患者就醫、住院服務、藥事服務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使廣大患者到中醫醫院也感受到了更加便捷、更高水平的中醫藥服務。
我就簡單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答記者問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請問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廣大患者將會有什么實際的中醫藥獲得感?謝謝。
國家中醫藥局規劃司副司長賈忠武:
謝謝您的提問。“互聯網+”醫療健康和“五個一”在很多方面優化了患者就醫的體驗,也提高了中醫藥的診治水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我們通過提升基層醫生的中醫診治水平,使基層群眾得到了更高水平的中醫藥服務。我們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中醫館統一提供軟件。在這個平臺上就有名老中醫的用藥經驗、經典案例,同時也有一些輔助的中醫診療模塊,中醫館醫生把患者的一些癥狀、臨床表現輸進去以后,通過辨證論治的中醫藥模塊,就會給推薦出建議的方藥,使中醫館的中醫藥大夫就能有更多參照,也有更好的學習機會,提高了基層群眾享受的中醫藥診治水平。
二是我們提高了中醫藥藥事的服務水平,可能很多人都有去中醫院看病的經歷,等湯藥的時間比較長,因為抓藥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煎藥也比較麻煩。煎煮中藥還需“先煎后下”等一定的技術操作,年輕人通常也不會煎,我們通過“互聯網+中醫藥服務”,推出“智慧中藥房”建設,使患者看完病以后直接可以回家,處方、煎煮、配送都是一條龍服務,在家里就收到了煎好的中藥。
三是拓展了民眾接受中醫藥服務的空間和時間。目前有許多基于中醫藥服務的APP,中醫藥的一些知識,治未病的、治療的、康復過程中一些注意的事項,一些中醫傳統的養生保健的方法,都會傳遞到個人的手機APP上,所以線上線下的一體化使人民群眾能全方位、全周期的接受到中醫藥養生保健治療的服務。
實事求是地說,在遠程醫療方面,中醫服務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因為它缺少了醫生和患者之間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也沒有號脈,有時候遠程醫療看患者的舌苔、舌質也不是特別準。但是我們相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隨著中醫診療系統繼續的開發應用,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能逐步得到解決,也有利于患者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中醫藥服務。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請問在中醫藥領域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現在還有什么痛點,下一步怎么解決這些問題?
國家中醫藥局規劃司副司長賈忠武:
在醫療機構方面,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面臨的是共性問題,老百姓去中醫醫院和去綜合性醫院看病是一樣的流程,在這些方面,都需要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領導部署下來共同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工作。
當然,中醫藥有一些自己特殊的痛點,一是整個中醫醫療機構的底子相對比較薄,我們開展的信息化建設,包括硬件、軟件方面,相對于綜合醫院、相對于整個衛生健康系統來說是比較落后的。二是中醫藥方面的信息化人才儲備不太充足,這也是制約我們下一步更高水平發展的短板。三是中醫藥診療特點帶來的個性問題,中醫看病傳統講究的是望聞問切,望得看本人,看本人各方面的癥狀、表現,甚至包括氣色;聞,我們有一些聽的,也有一些聞氣味的;問診通過互聯網醫療可以實現;但是切脈,或者體格的檢查,這些通過遠程的醫療,目前做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通過中醫輔助診療系統來解決不能當面見、不能當面溝通的問題,使診療系統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準確化。二是通過進一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使互動更流暢,遠程畫面的傳接更準確等。三是不斷提高民眾的中醫藥素養,民眾在向中醫大夫描述自己的癥狀和感受時,如果他有一定的中醫藥素養,在遠程交流當中可能會流暢得多,深入得多,信息量也會非常大。通過這些手段,逐步來解決在遠程醫療方面中醫藥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我前面說到的另外兩個問題,基礎條件弱、人才儲備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來要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中醫藥信息化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實施信息化工程,對基礎設施、硬件軟件、人才培養都有統一的部署,我們相信這些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