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2020/16
作者:余艷紅,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于文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
2020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從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戰略高度,充分肯定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貢獻,對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作出重要部署。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指導實踐,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推動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
一、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聚焦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這個時代課題,充分肯定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如何認識中醫藥、如何發展中醫藥、發展什么樣的中醫藥等根本性、長遠性問題,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指明方向、描繪藍圖、明確任務,為做好中醫藥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深刻認識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中醫藥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現實作用,是堅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增強了我們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底氣和信心。
?
深刻認識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必須把握的重要機遇、重點任務,是我們做好新時代中醫藥工作的強大動力,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
深刻認識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務于人民健康;中醫藥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肯定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深刻闡明了中醫藥與西醫藥的關系,彰顯了中醫藥在維護人民健康、促進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深刻認識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建立健全中醫藥法規,建立健全中醫藥發展的政策舉措,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發展的評價體系、標準體系;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為促進人類健康、改善全球衛生治理作出更大貢獻。這些重要論述著眼人類健康的廣闊視野,始終堅持強烈的問題導向、鮮明的目標導向,為我們在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開出了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良方。
?
二、總結中醫藥在抗疫中的經驗,發揮中醫藥在抗疫防病治病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作出了重大貢獻。中醫藥學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特別是在與疫病斗爭中產生《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溫疫論》等經典著作,形成了系統的、獨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藥。屠呦呦研究員從葛洪《肘后備急方》中汲取靈感,發現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年來,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頻發流行,中醫藥在治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效,為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積累了豐富經驗、獨特理論、技術體系和經典方藥。
?
發揮國家制度組織優勢,動員全國中醫藥力量馳援湖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服從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指揮,按照中央指導組部署,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組織全國中醫藥系統全力投入防控救治。我們與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協同聯動,調動全行業力量,全程深度介入。第一時間選派國家中醫藥專家組赴武漢考察疫情、診療病人,通過四診合參、辨證施治、三因制宜,從中醫理、法、方、藥角度認識和把握疾病,研究確定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發布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的第三至第七版國家診療方案,指導臨床一線開展有針對性的中醫診療。第一時間組建國家中醫醫療隊赴武漢整建制接管醫院病區,開展救治和臨床科學研究,探索以中醫藥為特色、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模式。先后組建5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共計773人,整建制接管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雷神山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8個病區和江夏方艙醫院。
發揮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支撐作用,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和有效方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部署下,聚焦中醫藥臨床救治、有效方藥篩選和療效評價,全力推進中醫藥科研攻關,設立了“中醫藥防治2019-nCoV的研究”、“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等重點專項,有力支撐了臨床救治。同時,啟動了應急研究專項,以臨床“急用、實用、效用”為導向,本著邊救治、邊觀察、邊優化的原則,深入發掘歷代疫病防治經驗,對現有治療瘟疫的中成藥、經典方劑進行篩選,納入國家診療方案。對已經納入診療方案的中成藥和方劑,同步進行臨床療效觀察和科學研究,及時發布“三藥三方”科研成果,優選出一批有效方藥。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提高防控救治水平。對醫學觀察期人群,中醫藥防控工作前移,探索并推廣武昌中醫藥防控模式經驗,服用中藥提高免疫力。對輕癥患者,以方艙醫院為主陣地,做到中藥早服應服盡服,有效減少輕癥向重癥發展。對重癥、危重癥患者,建立中西醫會診和聯合巡診制度,實行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減緩重癥向危重癥發展,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效果。對出院恢復期人群,制定中醫康復“套餐”,加快機體恢復。各地黨委政府堅持中西醫并重,統籌中西醫資源,強化中醫中藥協同,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機制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開創了我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的新局面。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比重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為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貢獻了中醫藥力量。
?
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首個以中醫院運轉模式來進行臨床治療、管理的方艙醫院。除了施用中藥湯劑,江夏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還教患者習練太極拳、八段錦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并采取了溫灸、耳穴壓豆、經絡拍打等中醫綜合治療手段。圖為2020年2月25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護人員在江夏方艙醫院帶領新冠肺炎患者習練八段錦。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
發揮“中國方案”特點,開展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通過新聞發布會、中央主流媒體宣傳,舉辦了30余場抗疫專家視頻交流和直播活動,交流中國中醫藥抗疫診療方案、方藥和經驗,展示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控的進展,展示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效,展示中醫藥人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講好中醫藥抗疫故事。根據對方需要,向有關國家捐助中藥,向意大利、德國、日本、韓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提供中醫藥救治經驗,增強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認可,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這次疫情防控,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的生動實踐,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是中醫藥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生動實踐。中醫藥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受關注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有效緩解了早期疫情集中暴發、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而且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藥成為“中國方案”的一大亮點和特色優勢。實踐充分證明,中西醫并重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具有顯著優勢,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配合、優勢互補,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實踐也再次證明,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屢經考驗、歷久彌新,依然好使管用、經濟易行,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值得進一步堅持和發揚。
三、推動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貢獻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內外兼修,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推動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
?
2020年3月29日,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結束了最后一班崗,3月31日全隊返回上海。該醫療隊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的122名醫護人員組成,負責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圖為3月29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該醫療隊一名隊員準備進入隔離病房污染區。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突出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時代活力。沒有傳承,中醫藥發展就沒有根和魂;沒有創新,中醫藥發展就沒有時代活力和應用價值。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中醫藥學術發展,提高臨床療效,提高中醫臨床診療能力和水平。
面對常見病、多發病、重大疑難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防治需求,中醫藥必須尊重規律,做到“傳承師古不泥古、創新發展不離宗”,通過傳承精華來發展中醫藥學,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同時吸收科學技術和文明成果,創新中醫藥理論與實踐,服務當代臨床防病治病需求,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
?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甘肅省衛健委組織專家,在新冠肺炎治療中建立中西醫結合聯動工作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甘肅省還將系列方用中藥配方顆粒進行分裝,發往湖北省,供援鄂醫療隊使用。圖為2020年2月20日,在甘肅省中醫院藥學部中藥房,藥師在配制中藥顆粒。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攝
堅持安全有效根本要求,促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西安市雁塔區二○五所社區中醫館時指出:“現在發展中醫藥,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為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018年10月,總書記考察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時強調,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2019年10月,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總書記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為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藥為醫用,醫因藥存”。要堅持中藥質量安全有效根本要求,突出質量優先,不斷提高中藥質量。中藥材質量好,中藥飲片、中成藥質量才會好,中醫臨床防治才會有療效,中藥產業才會高質量發展,中醫藥事業才會高質量發展。要圍繞以較低費用取得較大健康收益目標,規劃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鼓勵在服務模式、產業發展、質量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動中藥飲片、中成藥及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深化醫改中醫藥工作,提高中醫藥療效和防病治病能力,促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探索政策舉措和經驗模式。
堅持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彰顯我國衛生健康發展顯著優勢。“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加強中西醫結合”是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重點工作任務,是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的必然要求。當前中醫藥學科、人才隊伍、服務體系、中醫藥傳承創新科技支撐以及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與西醫藥學科服務體系相比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健全、完善,還需要“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中醫藥發展自信,彰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顯著優勢。
一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加強中醫古籍文獻系統挖掘、整理和利用,重視活態傳承,建立與知識產權制度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制度。建立多學科融合的科研平臺,力爭在疾病防治、重大新藥創制、重大關鍵技術裝備研發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中醫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建設一批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和國家中醫應急救援與疫病防治基地。全面加強中醫醫院建設,提升中醫藥特色服務、應急救治能力。三要推動中藥審評審批機制改革,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堅持安全有效根本要求,通過完善標準、加強監管、全過程追溯、誠信體系建設等措施,提升中藥質量安全。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簡化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注冊審批程序。四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深化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強化中醫思維培養和臨床技能培訓。加強對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的傳承。建立完善促進中醫藥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五要建立中西醫協同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機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西醫并重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推動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立中醫藥工作平臺崗位,將中醫醫院納入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范圍。
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健康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是中國特色衛生健康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建立健全中醫藥法規,建立健全中醫藥發展的政策舉措,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發展的評價體系、標準體系,推動中醫藥特色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貢獻。